肝脏右后上段动脉期增强后显示直径10厘米肿块,无肝内转移或血管侵犯,但有多个肺结节。
肿瘤的发生,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密不可分。 比如,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更容易得癌症; 比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得癌症; 比如,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患者,更容易得癌症。 反过来,少数治疗其他疾病的老药,如果使用得当,或许也能一定程度协助抗癌。
根据一项对从人体采集、然后在实验室中培养的细胞进行的研究,化疗可以使卵巢癌细胞对进一步治疗产生耐药性,但阻断特定的细胞通路可能会使它们再次变得敏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说,在小鼠实验中,他们通过引入具有特定基因缺失的骨髓细胞来诱导一种新的免疫反应,从而减缓了移植的人类前列腺和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这项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研究结果表明,这项技术--一种过继细胞疗法--可以利用患者自身的骨髓细胞来治疗人类的这类癌症。
肿瘤往往很狡猾,有多种方法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科学家们也通过癌症免疫疗法进行了反击,其中主要方法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另一种方法为CAR-T细胞疗法。但是,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能通过这些方法进行治疗,研究显示这些方法仅对少数癌症类型有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胰腺癌,发现时多已恶化、晚期、转移;且由于所处人体位置及自身微环境的原因,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均很难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而常被称之为“癌症之王”。本稿件将以国内外指南为根本,在汇总指南所给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当前用于胰腺癌治疗的上市药物。
近日,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三代EGFR-TKI创新药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以下简称阿美替尼)新药上市申请于2019年4月获得CDE承办受理,日前已完成技术审评,处于"在审批"状态,预计将于近期获批上市。 目前,除了阿美替尼,三代EGFR-TKI还有进口的奥希替尼,国产的艾维替尼、BPI-7711等,这几种三代TKI相比,谁更优秀?今天我们比较一下。
默克(Merck KGaA)与合作伙伴辉瑞(Pfizer)近日联合公布了评估抗PD-L1疗法Bavencio(avelumab)治疗头颈癌III期JAVELIN Head & Neck 100研究(NCT02952586)的一项更新。
这两年,随着多个PD-1/PD-L1抗体药物上市,我国癌症治疗正式进入免疫时代,患者和家属对免疫治疗也不再陌生,K药、O药、I药、T药、君实、信达、恒瑞、百济,都门清儿......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一种咪唑并四嗪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化剂,胶囊和注射剂型批准用于治疗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超适应症(Off-Label)有难治性垂体腺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尤文氏肉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软组织肉瘤和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小细胞肺癌)。美国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将替莫唑胺胶囊推荐为二线方案之一,对于复发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敏感型或难治型复发患者均可选择替莫唑胺胶囊作为化疗方案。
中国上海和美国费城,2020年3月5日 – 德琪医药宣布,公司正式启动 ATG-010开展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试验(方案号CTONG1702)。该试验是以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为主要研究者的一项开放、多中心、伞式二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ATG-010对KRAS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
好消息!豪森研发的创新药阿美替尼即将获批在国内上市! 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商品名:阿美乐)是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森药业”)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第三代EGFR-TKI创新药。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其新药上市申请于2019年4月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承办受理,并于同年5月以“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被CDE纳入优先审评,日前已完成技术审评,处于“在审批”状态,预计将于近期获批上市。
在3月4日-11日短短一周时间内,PD1在国内外获得了三大适应症批准,包括肝癌和胃腺癌/胃食管腺癌,场面壮观:
3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美国FDA已批准PD-1抑制剂Opdivo(nivolumab)联合CTLA-4抑制剂Yervoy(ipilimumab)治疗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Opdivo+Yervoy是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针对肝癌患者的双免疫疗法,该批准是基于CheckMate-040的临床1/2期研究结果。
目前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精准靶向的应用在卵巢癌中的发展有限。本文为大家展示一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KRAS突变,使用相应靶向药曲美替尼获得临床疗效的临床案例。为卵巢癌患者朋友们的治疗带来些许临床启发。
就在今日,JTO杂志上报道了“2代PD1”M7824的临床研究结果。在目前免疫单药疗效有限的困境下,这类能同时针对双作用位点的药物成为众人关注焦点。其中,由Merck自主开发的M7824就是一种PDL1/TGF-β双特异抗体,有着新一代免疫药物或“二代PD1”特性。今天,神药在JTO亮相,加上近期不少国产“二代PD1”逐步进入临床研究,我们一起走在免疫治疗最前沿,看看未来的免疫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