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是肺癌最常见突变,靶向研究也很火热。目前,单个TKI(靶向药)的疗效已经非常不错,比如3代TKI奥希替尼的一线治疗无进展时间可以达到18.9个月,生存获益也很明显。近年来联合治疗是个用来提高疗效常用的手段,其实联合用药的目的除了提高一线疗效,还能让药物覆盖面更广,针对肿瘤的异质性及多基因突变,提供延缓和克服耐药、处理局部转移等功能。到底EGFR-TKI现今的联合方案能否将疗效再度提高?常用的联合有哪些?小编呕心汇总。
今日,美国FDA宣布,加速批准罗氏(Roche)开发的Rozlytrek(entrectinib)上市,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青少年癌症患者,这些患者没有其它有效治疗方法。这是FDA继Keytruda和Vitrakvi之后,FDA批准的第三款“不限癌种”的抗癌疗法。它们靶向驱动癌症的特定基因特征,而不是肿瘤起源的组织类型。FDA同时批准Rozlytrek治疗携带ROS1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经过筛选、比如PD-L1高表达的患者人群中,这些药物也正在从二线治疗走向一线治疗。与此同时,长期获益也是人们越发关心的问题。
并不像其它多种癌症类型,胰腺癌肿瘤非常难以应付,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指出,利用低毒且持久性的药物疗法或能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治疗。
大分子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小分子越来越难于发现,为近年来全球药品发展大趋势。2018全球药品销冠,依旧为修美乐,近200亿美元;而小分子销售额排名略有变化,阿哌沙班以微弱优势替代了来那度胺,位居第一,而紧随二者之后的,即为本文主角伊布替尼,首个上市的BTK抑制剂。且通过进一步查询发现,其临床扩展适应症依旧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相信未来几年内,伊布替尼的市场状态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一类生物碱,包括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长春地辛(VDS)及长春瑞滨(NVB)。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受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MDT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
今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布了两项重要研发进展。首先,该公司与默沙东(MSD)联合开发的重磅PARP抑制剂Lynparza(olaparib),与beviacizumab联用,作为一线维持疗法,在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值得注意的是,参加这一临床试验的患者不需考虑BRCA基因突变状态,这意味着Lynparza在为更广泛的癌症患者造福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公布靶向抗癌药Tagrisso(中文商品名:泰瑞沙,通用名:osimertinib,奥西替尼)肺癌III期研究FLAURA的积极总生存期(OS)结果。基于该结果,Tagrisso是唯一一种在一线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总体生存获益的药物。此外,Tagrisso也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近日,汇宇制药的多西他赛又一品规(4ml:80mg)通过一致性评价。此前,该企业的培美曲塞按新4类报产获批,成为首个注射剂过评企业。注射剂的研发生产及一致性评价相比口服固体制剂难度均更大,而汇宇制药却先后有两个重磅抗肿瘤注射剂首家过评。据米内网数据,培美曲塞、多西他赛国内市场合计超过百亿元,豪森、恒瑞分别主导市场。恰逢一致性评价及带量采购的推行给了汇宇制药等“光脚”企业扩大销量的机会。目前汇宇制药还有3个抗肿瘤注射剂的上市申请在审中。
目前胆管细胞癌(CCA)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约10-40%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60%的患者在术后2年会复发,而5年生存率仅为15%到40%。对于晚期胆管癌患者,治疗方案局限于化疗/放化疗,近些年虽然靶向药物或者PD-1单抗在胆管癌的治疗中取得不错的进展,但CCA治疗的问题是多种遗传突变,用药前还是需要进行NGS检测,来确定最佳靶向药物或者免疫药物。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例晚期胆管癌患者在既往化疗以及Keytruda(K药)治疗进展后,通过NGS检测,发现BRAFV600突变,使用dabrafenib和trametinib进行靶向治疗,获得28个月的持续缓解,甚至无瘤生存的案例,希望给晚期胆管癌患者带来获益。
喜庆!“二代PD1”震撼降临中国肺癌! 就在昨日,中国国家药监局CDE公布,默克公司(Merck)研发的M7824获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国2期临床试验许可,也意味着国内患者有机会参加这个“2代PD1”的临床研究,接受用药。
就在刚刚,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官网宣布,奥拉帕利联合贝伐单抗作为一线维持治疗卵巢癌在PAOLA-1三期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这也意味着,相比贝伐单抗单药,奥拉帕利+贝伐单抗一线维持治疗的PFS(无进展生存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为卵巢癌一线维持增添强大利刃!
2018年5月,我国民族创新药物安罗替尼正式获批肺癌三线治疗,这是目前唯一一款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的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安罗替尼的获批填补了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的空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约15-40%的癌症会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发生转移,但目前几乎没有治疗方法。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癌症治疗广泛成功,但由于药物到达肿瘤位置的水平较低,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疗效有限。
2014年,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里,6名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了由他们自身免疫细胞构成的癌症疫苗的治疗。研究人员在2个月前从患者血液中提取了免疫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并将这些称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的免疫细胞与基于每位患者肿瘤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突变而合成的多肽混合在一起。这些细胞像在体内吞噬外来抗原一样“吃掉”了多肽片段。科学家们希望这些注回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诱导T细胞的激活和扩增,在发现和杀死癌细胞的同时,避免伤及健康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