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国华南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疗法或能有效靶向作用癌症的淋巴结转移,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 癌症转移,即癌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位点脱离从而在机体其它部位形成肿瘤的过程,其会使得很多癌症患者的病情发生恶化;而淋巴结作为遍布机体全身免疫系统的腺体,其常常会成为癌细胞在机体中“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策略能够靶向作用淋巴结中的癌症转移,从而在癌细胞在机体别的位点形成肿瘤之前促进其破坏。
根据咸达数据,近一周(2019.8.12-8.18)15个新药申报临床已获CDE承办;6个新药申报上市已获CDE承办;7个品种提交一致性评价申请。 | 看点一 近一周CDE承办的首次申报临床的新药品种共计15个,详情如下: 部分品种的详细信息如下:
【编者按】卵巢癌因早期诊断困难、复发率高、病理类型多而成为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如何降低或推迟复发时间是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PARPi在卵巢癌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019年NCCN指南肯定了PARPi维持治疗的作用,使其不仅仅限于复发性卵巢癌。在CGCS2019年会中,中国妇产科在线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尹如铁教授,对维持治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难治性肺癌,大部分患者在一线化疗后都会复发,而二线化疗的有效率只有5-30%,目前也缺乏疗效较好的靶向药。庆幸的是,昨日在CancerDiscovery上公布了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联合替莫唑胺后线治疗SCLC的研究,取得了疗效新突破,一起来看看。
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载体,通过被动靶向将细胞毒性药物输送到肿瘤组织。为了进一步提高SA的肿瘤靶向能力,芝加哥大学Pritzker分子工程学院、九州大学应用化学系和京都大学高分子化学系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了一种方法,通过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相结合,使SA药物键合物长时间高效的保留在肿瘤组织中,从而提高了药物的抗癌疗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Engineered collagen-binding serum albumin as a drug conjugate carrier for cancer therapy"。
哥本哈根大学利奥基金会皮肤免疫学研究中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令人惊讶的是,抗生素可以抑制罕见淋巴瘤患者皮肤中的癌症。 许多患有罕见淋巴瘤CTCL的患者的皮肤感染了葡萄球菌。CTCL是一种所谓的免疫系统T细胞的癌症,它表现在皮肤上。因此,病人的免疫系统被削弱,皮肤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
在肝癌的治疗上,最近整体的治疗趋势越来越倾向于联合治疗方案的推行。为单药治疗疗效欠佳的肝癌觅得了新方向。几月前,K药联合贝伐单抗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称号,几日前,乐伐替尼联合K药也获得了FDA的突破性疗法称号。绝佳的治疗效果和几乎没有增加的毒副反应,让联合治疗成为肝癌未来治疗的曙光。而更令人自豪的是,国产药物也不甘落后,在几年的ASCO上曝出了国产PD1联合抗血管小分子靶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数据,依然效果喜人。让我们看到国产药企的不断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ALK基因融合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钻石突变”,一代靶向药耐药后,还有新一代ALK抑制剂不断出现。药物众多也为如何制定合理的序贯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最理想的生存获益提出了挑战。Lungcancer杂志发表一项法国的BRIGALK研究最新结果,看看国外临床中ALK+肺癌患者如何序贯治疗,尤其还有布加替尼如何后劲十足。
近年来随着靶向药及免疫治疗的出现,很多人认为化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甚至一些观点认为化疗已过时。对化疗的偏见,让很多原本有需求的肿瘤患者陷入到坚决排斥化疗的困境中。化疗真的无用?肿瘤治疗已经进入去化疗时代了吗? 然而发表在权威期刊Lancet Oncolgy(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研究带来了令人震惊的观点:尽管未来会出现很多新兴的治疗方式,但到2040年全球对化疗的需求将增加一倍,并且中国是需求量最高的国家。 研究背景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公布靶向抗癌药Tagrisso(中文商品名:泰瑞沙,通用名:osimertinib,奥西替尼)肺癌III期研究FLAURA的积极总生存期(OS)结果。基于该结果,Tagrisso是唯一一种在一线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总体生存获益的药物。此外,Tagrisso也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类型的细菌能够导致结直肠癌,这表明其中一部分癌症可能是传染病的结果。 但是,由于"好"菌和"坏"菌的复杂微生物混合物,了解细菌在人体肠道微生物(我们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一直是个挑战。 十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在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中发现了一种"基因毒性"的途径,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90%的人类体内,对DNA具有毒性,会引起肿肿瘤和小鼠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经过筛选、比如PD-L1高表达的患者人群中,这些药物也正在从二线治疗走向一线治疗。与此同时,长期获益也是人们越发关心的问题。 纳武利尤单抗(商品名Opdivo,俗称“O药”)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四项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再次显示了对患者疾病控制、生存期等方面的长期影响。因患者量超过1000人、随访时间长,相关结果在
并不像其它多种癌症类型,胰腺癌肿瘤非常难以应付,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指出,利用低毒且持久性的药物疗法或能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治疗。
哥本哈根大学利奥基金会皮肤免疫学研究中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令人惊讶的是,抗生素可以抑制罕见淋巴瘤患者皮肤中的癌症。 许多患有罕见淋巴瘤CTCL的患者的皮肤感染了葡萄球菌。CTCL是一种所谓的免疫系统T细胞的癌症,它表现在皮肤上。因此,病人的免疫系统被削弱,皮肤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
美国FDA批准Entrectinib(中文名暂定恩曲替尼)上市,用于NTRK和ROS1阳性患者,有效率为57%和77%,脑转移患者疗效特别好
CDK4/6抑制剂目前已经改变了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PALOMA-2、MONARCH-3和MONALEESA-2等试验显示,palbociclib(帕博西尼)、abemaciclib和Ribociclib(瑞博西尼)联合内分泌一线治疗明显延长HR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PFS、甚至是OS。在晚期患者的二线治疗中,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