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抗癌手段,其疗效已经在多个癌种中得到证实。但是,免疫疗法依旧是放在最后才会使用的治疗方式。中国国内大多数临床试验招募的患者也是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等治疗无效后才会选择使用免疫治疗。但随着对患者的随访时间越来越长,数据越来越多,这种观点发生了转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免疫疗法不应该留到最后,早用更好!而随着这一认知的发展,免疫治疗时间开始前移,逐渐应用于中期甚至早期肿瘤患者。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间充质-上皮转化(MET)外显子14的Y1003S点突变是一种罕见的突变,指南建议在此类患者中使用克唑替尼。在MET外显子14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进行的克唑替尼I期试验显示出可接受的概况和初步疗效。然而,关于携带Y1003S点突变的肿瘤对MET靶向治疗的反应的数据很少。
近日,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Loncastuximab Tesirine(简称Lonca)在中国启动了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这是一款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FDA批准的首款靶向CD19的ADC药物
尽管默沙东和卫材口服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envima多年来获得了一系列积极试验数据,然而该联合疗法在膀胱癌领域似乎仍然面临着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一款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ADC)loncastuximab tesirine(简称Lonca)在中国启动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公开资料显示,Lonca由ADC Therapeutics开发,是首款获得FDA批准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可用于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2月1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安斯泰来(Astellas)申报的注射用zolbetuximab在中国获得一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公开资料显示,zolbetuximab是一款靶向Claudin 18.2(CLDN18.2)的抗体药物,为安斯泰来公司于2016年以14亿美元收购公司所得,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处于3期临床研究阶段。
2022年2月8日,优瑞科生物(EurekaTherapeutic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在研T细胞疗法ET140203和ECT204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孤儿药资格。这两款T细胞候选产品均基于其专有ARTEMIS技术平台开发,靶向特异性肝癌抗原。优瑞科生物目前正在3项1/2期临床试验中招募患者,以分别评估它们的安全性和潜在疗效。
刚刚,NMPA官网公示显示,基石药业申报的艾伏尼布片已在中国获批。官网公示显示,基石药业申报的艾伏尼布片已在中国获批。
2月7日,德琪医药宣布,澳大利亚Bellberry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HREC)已批准ATG-037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STAMINA。该研究的主要目的为评估ATG-037单药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确认II期试验的使用剂量,并评估该疗法的初步疗效。次要目的为确认ATG-037的药理特征。
2月7日,云顶新耀宣布,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已批准Trodelvy?(戈沙妥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遗传损伤的修饰是在染色质的背景下所协调进行的,因此,细胞能动态调节DNA断裂位点的可及性,从而就能招募DNA损伤反应(DDR)因子,在DDR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染色质因子的识别大多依赖于研究人员进行的功能缺失筛选,然而目前研究人员缺乏强大的高通量系统来研究DNA的修复机制。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Assessing kinetics and recruitment of DNA repair factors using high content screens”
ATRX是一种染色质重塑蛋白,其在携带H3F3A突变的小儿胶质母细胞瘤(GBM)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的2/3级成人胶质瘤中会反复发生突变,此前研究结果表明,ATRX缺失的GBM细胞会表现出对辐射的敏感性增强,但其背后的病因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ATRX loss in glioma results in dysregulation of cell-cycle phase transition and ATM inhibitor radio-sensitiz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
日前,Sierra Oncology公司宣布,momelotinib治疗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一项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达到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这些患者有症状和贫血,且之前接受过获批JAK抑制剂治疗。Momelotinib是一种强效的在研选择性口服JAK1、JAK2和ACVR1抑制剂。试验在第24周达到其主要终点,相比安慰剂组,momelotinib组更多患者达到总体症状评分(TSS)比基线降低50%以上的标准。基于这些积极结果,该公司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向美国FDA递交新药申请(NDA)。
1月28日,再生元/赛诺菲宣布自愿撤回Libtayo(西米普利单抗)二线治疗化疗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转移性宫颈癌的上市申请(sBLA)。撤回的原因在于两家公司跟FDA沟通后未能就上市后需要开展的确证性临床研究达成一致。该项申请是于2021年9月28日获得FDA的优先审评资格,PDUFA日期是2022年1月30日。
近日,患病多年的朋友偶然间从网络上得知一种抗癌神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特地向我咨询一下是否真如传言中有效,可当我看到这个所谓“神药”的说明书,心中顿感“奇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DNA结合蛋白如何在不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在整个基因组中搜索它的靶序列。这一结果与我们目前对基因调控的理解------遗传密码影响DNA结合蛋白的结合频率,但不影响它的结合时间---相矛盾。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28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