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和誉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mavorixafor(X4P-001)在中国获批一项临床默示许可,适应症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avorixafor是X4 Pharmaceutics开发的一款“first-in-class”口服CXCR4拮抗剂,已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突破性疗法认定。2019年,和誉医药与X4 Pharmaceutics就mavorixafor在大中华区的开发与商业化达成独家合作协议。
2019年全球药物销售额Top100品种中,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品种共有4个,分别是来那度胺(近94亿美元)、Daratumumab(近30亿美元)、泊马度胺(近22亿美元)、硼替佐米(近19亿美元);上述4个品种占据了多发性骨髓瘤市场的绝大份额,且靶点、药物类别、治疗手段已初步稳定;在此背景下,XPO1抑制剂成功完成了靶点和品种的验证,并以全新作用机制攻入多发性骨髓瘤市场,受关注度较高;且有国内新创公司德琪医药大举获得相关品种的大中华地区开发权,该靶点及其抑制剂的未来前景,便更加值得细细品味!
9 月 9 日,CDE 官网公示,拟将药明巨诺 CAR-T 疗法产品「瑞基仑赛注射液」(JWCAR029)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同时突破性疗法栏目更新,拟将其第二个适应症列入突破性疗法认证,推测该适应症为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该药于 6 月 30 日提交上市申请,是国内第 2 个递交上市申请的 CAR-T 疗法。
9月9日,双鹭药业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替莫唑胺胶囊”(20mg)《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公司替莫唑胺胶囊(20mg)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9 月 9 日,人工智能(AI)药物研发公司 Exscientia 与华东医药共同宣布,双方已建立合作开发伙伴关系,加速发现肿瘤领域小分子药物突破性的创新疗。 双方合作的首个项目是针对 DNA 损伤应答基因转录控制的药物开发,治疗 DNA 损伤修复缺陷的高突变频率的患者,如卵巢癌和乳腺癌患者等。
9月7日,葆元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简称“葆元医药”),一家专注于服务全球市场肿瘤领域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安赫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简称“第一三共”)签订了引进两个临床阶段肿瘤领域候选创新药物的许可协议。这两个创新药物的第一三共代码分别为DS-1001和DS-1205, 葆元医药代码分别为AB-218和AB-329。根据许可协议,第一三共可收到的预付款,开发,注册和商业化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上市后销售净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今日,总部位于香港的ACT Genomics公司(下称ACTG公司)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股权融资,具体数额没有公布,Aflac Ventures LLC 和 Kyoto University Innovation Capital为本轮领投机构。
今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再鼎医药申报的REGN1979注射液获批5项临床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既往全身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REGN1979是再生元(Regeneron)开发的一款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今年四月,再鼎医药以1.9亿美元金额获得了该候选药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独家商业化权益。本次是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 REGN1979是再生元通过其独有的Veloci-Bi双特异性抗体平台生成的一款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这一技术平台能够生成与天然抗体类似的全长双特异性抗体,不但可以使用标准抗体生产技术进行制造,而且具有与抗体类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REGN1979旨在通过与B细胞肿瘤蛋白(CD20)和免疫系统T细胞受体(CD3
近日,《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阿帕替尼在晚期脊索瘤患者中的应用:一项单臂、单中心2期临床研究”。根据文章描述,这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脊索瘤的首次试验,由上海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杨诚教授团队完成。研究获得的积极结果,意味着阿帕替尼可能是治疗晚期脊索瘤的一种新选择。
近日,强生旗下杨森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授予其Imbruvica(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成人患者的上市批准。 该决定是基于III期E1912研究(NCT02048813)的结果。该研究共评估了529例年龄≤70岁、先前未接受治疗的CLL患者。研究中,这些患者随机分配接受Imbruvica+利妥昔单抗方案(IR,n=354)或化学免疫治疗方案(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n=175)。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
近日,强生旗下杨森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授予其Imbruvica(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成人患者的上市批准。
相比罕见突变或者没有突变的患者,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幸运的,他们有一代、二代、三代,甚至即将出世的四代靶向药可以用。
在胃癌领域,PD1/PDL1免疫治疗目前仅有两种用法尝试成功,一个是免疫单药在胃癌的三线用药,一个是免疫联合化疗在胃癌的一线用药。目前二线仍然缺乏可证实疗效的方案。这让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免疫无“据”可依,这并不是未曾探索过免疫在胃癌的用药疗效,只是单药疗效较为惨淡。而近日,EJC杂志就报道了一项关于胃癌二线的免疫与抗血管联合的无化疗研究,雷莫卢单抗联合“I”药度伐利尤单抗≥2线治疗晚期胃-食管连接腺癌(GEJ),PR率达21%。为二线方案的免疫用药提供了方案借鉴。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好放疗在SCLC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SCLC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制订了本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概述、诊断、不同分期SCLC的放疗和综合治疗原则、放疗技术等方面,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针对SCLC放疗的循证医学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2020年9月5日,“攸致无界2020·达攸同上市会”顺利召开。达攸同是信达生物研发的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是贝伐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已于2020年6月19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这是继达伯舒之后,信达生物第二个获得NMPA上市批准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肿瘤生长离不开血管系统运输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为了更好地配合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肿瘤细胞会分泌各类因子诱导血管的“杂乱生长”,以配合日益膨胀的肿瘤巢的形成。自上世纪70年代抗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以此激发了抗血管生成方向大批抗体药物和小分子TKI口服药物的研发。而阿帕替尼就是其中极其耀眼的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