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和蓝鸟生物(bluebird bio)联合宣布,美国FDA已接受了其BCMA CAR-T细胞免疫疗法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的上市申请,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这些患者至少接受过三种疗法,包括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抗CD38抗体。FDA的PDUFA日期为2021年3月27日。此前,ide-cel已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的PRIME资格认定。
温迪·赖尔斯女士(Wendy Ryals)是一位美国普通农民,也是一位肺癌幸存者,她曾梦想着有一天能省下足够的钱来帮助无家可归的人。在一个晚上,温迪开始咳嗽并咳出一点血,她回到诊所,那里的医生送她去做X光片,在她的左肺显示出一个大的10.5厘米肿块。2017年2月,活体组织检查证实她患有非小细胞肺癌。
9月22日,BMS和蓝鸟生物宣布,美国FDA已经接受并给予其提交的生物制品许可证申请(BLA)优先审评,针对研究性B细胞成熟抗原(BCMA)导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idecabtagene vicellel(简称ide cel;又称bb2121),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三种治疗(包括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抗CD38抗体)的成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FDA制定的该疗法处方药使用费法案(PDUFA)目标日期为2021年3月27日。
抗肿瘤血管治疗在非鳞NSCLC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一线抗血管生成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能否进一步提高有效率是众人关注的话题。继Keynote-189研究和IMpower150研究之后,今年ESMO大会上公布了另一项聚焦于此的随机Ⅲ期试验数据。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性非鳞状NSCLC相比安慰剂联合组显著延长PFS(12.1 vs 8.1个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达44%。
PACIFIC研究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上公布了最终的OS数据和4年生存率数据,让III期肺癌(局晚期肺癌)患者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III期肺癌约占整体非小细胞肺癌的1/3,其中,有大约一半的患者由于局部发展较晚而无法手术切除。但这类患者疾病并未发生远处转移,在病情发展上与转移性IV期患者依然存在本质区别。通过在全身化疗基础上采用放疗加强局部治疗的方式,可以提升该类患者的生存率,IIIB、IIIC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12.6个月,5年生存率为26%、13%。但是与可手术的IIIA期患者的生存差距上仍然非常显著,这成为医学界需要攻克的难题。
9月21日,天境生物(“公司”)宣布其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晚期淋巴瘤患者的在研新药lemzoparlimab(也称为TJC4)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开展1期临床试验(CXSL2000206)。这是lemzoparlimab在中国获批的首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也是在中国第二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申请。目前,lemzoparlimab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r AML)患者的中国1/2a期临床试验(CXSL1900039;NCT04202003)也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2021年初获得临床结果。
9月20日,礼来制药宣布,阿贝西利(abemaciclib)联合标准辅助内分泌治疗(ET)用于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较单独使用标准辅助ET显著降低了乳腺癌复发风险25%(HR:0.747;95% CI:0.598,0.932;p = 0.0096)。在所有预设的亚组中,患者均一致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获益,治疗2年后组间差异为3.5%(阿贝西利组为92.2%,对照组为88.7%)。这些结果来自预设的期中分析,在两组的意向治疗人群中观察到323例IDFS事件,阿贝西利组为136例,对照组为187例。该研究
v
所谓的肿瘤难治,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太“狡猾”。它们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还能利用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称为TGF-β的分子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它的特殊性在于,会根据肿瘤的发展进程,表现出抑制肿瘤和促进肿瘤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应答反应。这像极了“叛变军师”。
2020年9月21日,罗氏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安维汀?(英文商品名:Avastin;通用名: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用于成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治疗。目前,安维汀?已先后在国内获批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以及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此次新适应症获批将为中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我国发病人数占全球的18.6%,防控形势严峻。[1]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很差,疾病进展后二线及后线治疗方案有限,免疫治疗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6月,帕博利珠单抗凭借KEYNOTE-158 E队列研究结果,获批用于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CPS≥1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二线治疗。至今尚无其他PD-(L)1获批治疗晚期宫颈癌,但作为"中国优势"的瘤种,在这场PD-(L)1大战中宫颈癌逐渐火热起来。狭路相逢,在本次CSCO上最早开展宫颈癌研究的3名PD-(L)1"选手"进行了同台竞技,ZKAB001在19号"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首次公布数据,GB226和GLS-010以电子壁报的形式展示。
ALK融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治疗靶点,有“钻石突变”之称。自FDA批准一代ALK-TKI克唑替尼以来,二代ALK-TKI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布格替尼以及三代ALK-TKI劳拉替尼陆续丰富序贯用药格局,ALK融合阳性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大大延长,逐步迈入“慢病化”管理时代。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百花齐放的ALK抑制剂,风起云涌的一线战场,谁与争锋?
今日,荣昌生物(RemeGen)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纬迪西妥单抗(disitamab vedotin,商品名:爱地希,研究代号:RC48)已于近日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适应症为HER2表达的(IHC 2+或IHC 3+)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二线治疗。几个月前,该新药已被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
近日,致力于开发高度选择性、差异化MET激酶抑制剂的生物公司OCTIMET Oncology NV宣布,旗下两款MET抑制剂大中华区独家权益已授予艾力斯医药(Allist)。根据公开信息,两款候选药分别为OMO-1和OMO-2,其中前者已经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后者处于pre-IND阶段。 OMO-1是一种口服高选择性小分子MET激酶抑制剂,已在一系列临床前癌症模型中证明了其有效活性。目前,该产品正在欧洲进行一系列临床试验,包括单药治疗,或与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联合使用。在针对MET选择的癌症患者中,OMO-1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
在近日举办的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线上大会上,NORA研究的详细阳性数据结果以完整口头报道进行了发布。这是一项则乐(尼拉帕利)用于含铂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统称卵巢癌)中国患者维持治疗的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表明,相较于安慰剂,在整体人群中接受尼拉帕利维持治疗,可降低68%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而且,基于基线体重和/或血小板计数决定的个体化起始剂量方案证实有效且能降低血液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为全新一代的放疗技术,硼中子俘获疗法,简称BNCT近年来备受关注,国内和国际都在积极研发。终于,在2020年5月传来喜讯,日本的硼中子俘获疗法率先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在世界上首次正式进入临床应用,是肿瘤治疗史上又一值得镌刻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