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帕妥珠单抗的国内上市,曲妥联合帕妥的双妥治疗成就了新的HER2叠加增效的佳话。不过单抗之间能搭配,HER2的小分子抑制剂是否也可以搭配HER2单抗呢,脑洞一开,国外的相关研究也立马开展起来。而且获得的疗效数据似乎并不亚于双妥搭配的疗效。
前几天,NCCN官网发布了2020年V1版《NCCN肝胆癌临床实践指南》。本次更新信息量较大,肝癌一线治疗新增A+T方案和O药单药方案,终结肝癌一线靶向统领的时代!肝癌二线治疗新增O+Y黄金组合和仑伐替尼单药,形成五大靶向三大免疫的生态平衡! 从此次更新中我们也看到免疫治疗在肝癌的系统治疗中再掀新高,免疫单药和免疫联合在肝癌一线,二线处处开花!
3月25日,默克公司研发的Tepmetko (tepotinib)宣布在日本厚生劳动省上市,用于治疗不可切除、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MET抑制剂!历经数十年,MET靶点终于迎来春天!近期,肺癌靶向发展迅速,除了tepotinib,还有多款新药强势来袭。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20%,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5%。
抗癌新药,从来都是癌症患者们走向治愈的关键钥匙。随着我们癌症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者们创造的抗癌药物也一个比一个更加“给力”。
3月25日,默克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其Tepmetko (tepotinib) 上市,用于治疗不可切除、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MET抑制剂。
第一三共制药(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已批准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DS-8201),用于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在先前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限用于对标准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在美国,Enhertu于2019年12月获得加速批准,用于在转移性疾病中已接受过2种或2种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3月25日,健友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香港健友近日收到FDA通知,其向美国FDA申报的注射用硼替佐米ANDA申请已获得暂时批准。该产品美国专利于2022年7月25日到期。
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26日上线的一批论文中,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携人工智能为液体活检领域带来一项重要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分析血液中的DNA突变,可以鉴别出早期肺癌患者。
胰腺癌的症状隐匿,易扩散、复发,这些特点让胰腺癌在临床诊疗上充满了挑战。 不过,最近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新的肽拮抗剂与PD-L1抑制剂联用,对进展期、难治性胰腺癌和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胰腺癌》杂志报道,最高剂量临床试验安全性良好,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
胆管癌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强侵袭性、预后极差的癌症类型,在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发生率较高,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多数胆管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对晚期胆管癌,化疗、放疗成为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目前,晚期胆管癌的标准一线全身治疗方案是吉西他滨和顺铂,但其效果有限;此外,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研究证据和标准方案极为匮乏。那么在“个体化治疗”时代,有哪些“精准”的策略能用于晚期胆管癌患者?
2020年3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的PD-1抑制剂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O药)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这是继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之后,O药在中国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O药也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的免疫药物,也是迄今唯一被证实能为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PD-1抑制剂。
在既往治疗耐药后采用免疫单药治疗,是很多晚期患者考虑的方式,不过下面的两个数据提示,这种后线单药一博的方式,似乎并不可观。看下面2个研究。
右肺下叶高代谢肿块,右大腿上段肌肉高代谢肿块,左肩部肌肉、双侧肩背部肌肉、右侧第5、6肋间隙、右髂肌、左髂腰肌及左臀部肌肉多发高代谢灶,纵隔及肠系膜间隙高代谢淋巴结;综上考虑恶性,右肺癌伴多发转移可能性大
“多纳非尼是晚期肝细胞癌治疗领域十二年来,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在单药头对头比较的大型III期临床试验中,生存获益和安全性均优于索拉非尼的抗肿瘤新物。多纳非尼治疗肝癌临床研究的成功应是我国肿瘤新药创制的重大成果,可喜可贺!”
自去年11月发布了2020年第一版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后,目前已经更新到了2020年第三版。NSCLC国际步伐迅速,新版指南中增添了不少新内容,一起来看看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