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专家,有些肺癌病人使用靶向药物可以长期获益,有效期达到2年甚至3年,在庆幸的同时仍心怀忐忑。如何才能及早发现靶向药物可能的耐药迹象?如果发现了之后是否有什么应对策略?
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第一版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8年,委员会专家对此指南做了更新。
9月21日的CSCO大会上,来自上海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分享了题目为“ALK阳性NSCLC治疗进展:一代、二代、三代”的报告,详细为大家讲解了近年来在ALK阳性NSCLC领域靶向治疗的演变和现状。
世界肺癌大会(WCLC)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肺癌和其它胸部恶性肿瘤的多学科肿瘤学会议,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7000多名专业人士参会,共同探讨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最前沿治疗进展。
eisai有限公司和Merck & co有限公司、Kenilworth ne . j . us,在美国和加拿大之外被称为MSD,宣布中国医药管理局( NMPA )批准激酶抑制剂LENVIMA ( lenvatinib )作为单一药物,用于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HCC )患者。在中国,LENVIMA的申请于2017年10月提交,由于LENVIMA与现有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益,因此被NMPA指定为优先审查对象,大约在10个月内获得批准。这一批准标志着肝癌高发的中国首例LENVIMA ( 1 )和十年来中国首例获准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新系统疗法。( 1 )
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ASLC )第19届世界肺癌大会新闻节目上发表的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药物entrectinib的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53名可评价为有反应的患者的反应率为77.4 %,平均反应时间为24.6个月。该试验包括基线时未经治疗和治疗的脑转移患者。在20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中(占登记患者总数的37.7 % ),脑转移反应率为55 %。在30例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癌症控制的中位时间(称为无进展生存期或PFS )为26.3个月;在基线时出现脑转移的患者中,PFS为13.6个月。
9月14~16日,第12届国际肝癌协会(ILCA)年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会上公布了瑞戈非尼的关键性RESORCE试验的最新数据,该研究中国PI为八一医院的秦叔逵教授。
自从2014年至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5种PD-1/PD-L1抗体药物上市,他广谱的抗癌作用,持久性和低毒性,使得免疫治疗确实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切实的新希望,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治疗方法。
期待了这么久,风靡全球的PD-1抗体KEYTRUDA终于达到患者手中。
卵巢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1],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所有组织发生损伤或者压力时都会产生炎症,炎症也是肝纤维化的关键过程。靶向慢性失控的炎症是防止肝损伤和纤维化进展的一种策略。
根据休斯顿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报道,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治疗高度恶性、通常致命的前列腺癌的新方法,他们找到了一种新药可以抑制前列腺癌中两个主要的信号通路。药物开发领域的RobertL.Boblitt荣誉教授RuiwenZhang博士与药学副教授WeiWang博士一起完成了这项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ancerResearch》上。
导读:2018年9月20日,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8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召开,癌度有幸采访到中国肝癌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兼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孟志强教授。
近两年来,人工智能(AI)成为各界焦点,除了在围棋和无人驾驶上大秀实力,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医疗领域。随着“AI+医疗”的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一些产品已经在国内外多家医院落地应用。整体来看,AI技术对于提升多种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效率作用明显。在精准医学领域,利用AI对影像、病理、基因等健康医疗大数据进行挖掘,也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过去20年间,在探究小病灶肺癌中N0期状态的可靠预测因素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一直未能得到测定肿瘤体积方法的清晰阐述,并且对于亚厘米肿瘤患者是否应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也仍然存在着争议。为此,我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与张扬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2年12月24日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
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7200万女性接种了HPV疫苗。随着HPV预防性疫苗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迅速普及,安全性成了广大女性关心的首要问题。而部分不良媒体却看准商机,将疫苗的不良反应夸大其词,趁机播散谣言,博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