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类药物,是一种癌症患者比较常用的、据说能够增强免疫力的一类药。但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他们其实对这类药物并没有充分的了解,仅仅是听了医生或病友的推荐,就用了这类药。那么,胸腺肽到底是什么呢?它有哪些种类呢?胸腺肽类药物的使用需要注意什么?它对癌症患者是否有效?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细细说来!
2020长白肿瘤高峰论坛刚刚结束,会上,范云教授带来了ALK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庞大,在这里不一一陈列,为患者朋友们讲述一下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二代ALK抑制剂耐药后该怎么处理?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靶点TKI索拉非尼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HCC(aHCC)的药物,能够将中位OS从7.9个月延长到10.7个月。尽管如此,aHCC的一线治疗选择仍然非常有限。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仑伐替尼是第一个与索拉非尼相比表现出OS优势的药物。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尝试开发许多小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舒尼替尼、Brivanib、Linifanib等,然而它们都没有达到延长患者OS的主要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仑伐替尼,探讨它究竟如何从诸多小分子药物中脱颖而出,在临床治疗中又有哪些不良反应值得患者注意!
免疫治疗被誉为人类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治疗方法,在近几十年里获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免疫治疗PD1/PDL1单抗风靡于各个癌种,加上CTLA4单抗这个后起之秀,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掀起了免疫治疗的风潮。ICI作用于T细胞活化阶段中DC细胞参与的T细胞功能活化过程,这种增强的免疫反应还可导致一系列全身和器官特异性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irAE的负担阻碍ICIs的临床获益,超过50%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会产生3-4级不良反应,其中免疫相关性结肠炎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irAE,通常会导致治疗中断,免疫抑制等。与PD1/PD-L1阻断剂相比,使用CTLA-4单抗导致腹泻和结肠炎的发生率更高,CTLA-4单抗和PD-1单抗组合使用时最高[1,2]。
今日,2020长白山肿瘤高峰论坛于线上盛大开幕!大会巅峰云聚,汇集了国内肿瘤内外放化免各领域的大咖。首场肺癌专场,于金明院士、吴一龙教授、程颖教授、陆舜教授、王洁教授、张力教授、傅小龙教授、王长利教授等多位国内肺癌一线专家,分庭论述,盘点总结今年肺癌各治疗领域的进展及方向。堪称年度经典回顾。于此,专题汇报一下肺癌内科临床治疗方向专家吴一龙教授带来的2020年肺癌研究热点和方向,希望、曙光,我们孜孜以求,不断进步!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网站信息显示,奥拉帕利针对肺癌的临床试验在中国获得批准,有望为中国肺癌患者带来PARP抑制剂疗法。这也是奥拉帕利在获得四大癌种适应症后的第五个癌种挑战。合成致死理论的PARP抑制剂向第一大癌种正式进发!
2019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数量超过350万,且近年来,癌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为什么会得癌?答案,可能藏在你的生活习惯里。下面,我们就一起盘点下诱发癌症发生的那些不良生活习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改变一种被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细胞的功能,这样,它们就不会杀死癌细胞,而是促进癌细胞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项于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CB)上的研究表明,阻止这种重编程可能会阻止乳腺癌转移到其他组织,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改变一种被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细胞的功能,这样,它们就不会杀死癌细胞,而是促进癌细胞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项于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CB)上的研究表明,阻止这种重编程可能会阻止乳腺癌转移到其他组织,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第一项发现关于性激素对肠道干细胞的影响的研究中,科学家揭示了甾类激素--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类似于人类的类固醇激素--大大改变了肠道干细胞的行为方式,最终影响这个关键器官的总体结构和功能。作者发现,蜕皮激素--一种由果蝇产生的类固醇激素--可以刺激肠道干细胞的生长,导致雌性果蝇的肠道增大,并诱发其他关
大量的研究表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TC)对肿瘤生长是必要的,抑制这个过程并与靶向治疗结合的研究已经表现出具有抗肿瘤作用。此外,人脑和肺肿瘤通过线粒体显示明显的葡萄糖氧化状态。然而,尚不清楚的是,为什么功能ETC对肿瘤在体内生长是必要的。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Laboratory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拉巴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膨胀应力(expansion stress)或会通过产生一种诱发疾病危险加速的状况从而对乳腺癌细胞产生一种惊人的影响。
2020年7月17日,广州市基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基准医疗”)与强生肺癌中心宣布在肺癌早期诊断领域开展为期数年的合作,共同推进早期肺癌检测和诊断的研究。此项合作由强生创新协助达成。
7月17日,索元生物宣布美国FDA授予其全球首创新药DB102(Enzastaurin)用于一线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快速审评通道资格认定。能够进入快速审评通道
本周,总部位于麻省的Relay Therapeutics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代号为RLAY。在本次IPO中,Relay一共发行2000万股(每股20美元),这也让它的融资金额达到了4亿美元。有意思的是,2018年,Relay完成了C轮融资,其金额也是4亿美元。一些新闻打趣说,这也是Relay的一个“幸运数字”。
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0》在线发布,基于过去一年中肺癌治疗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及多项相关研究获得的阳性结果推动了2020版CSCO NSCLC诊疗指南的更新。基于此,本报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卢铀教授就此次指南中关于晚期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获指南Ⅰ级推荐: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