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抵御癌症的革命性新武器,即将从患者机体血液中分离的T细胞经过遗传修饰,随后再输注到患者体内用来帮助攻击癌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CAR-T细胞无法破坏表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耳聋和其它交流障碍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自然杀伤免疫细胞进行工程化修饰,使其不仅能够杀灭小鼠机体的头颈癌肿瘤细胞,还能降低免疫抑制性髓样细胞的水平,免疫抑制性髓样细胞能促进肿瘤躲避宿主机体的免疫反应。
7月10日,恒瑞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申请获得批准。
Her-2 基因即 C-erb-2 基因,定位于染色体 17q12-21.32 上,编码相对分子量为 185kD 的跨膜样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由胞外区、跨膜区及胞内区组成。Her-2 的胞内区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主要调控细胞增生、转化和凋亡。
临床肿瘤治疗中,会发生很多不良事件,涉及多器官、多领域,可以说和肿瘤的治疗同样重要。
据统计,每年约有138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及45.8万例死亡病例。在中国,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乳腺癌是一种和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的恶性肿瘤,而饮食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激素水平。
在中国,每年约有2~3万患者被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GIST是一种罕见肿瘤,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1%~3%,以胃和小肠最为常见。
该适应证的获批是基于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KEYNOTE-181的结果。KEYNOTE-181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或食管胃交界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口腔黏膜炎是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抗肿瘤药物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口腔黏膜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干燥、敏感、疼痛、溃疡等不适症状。
新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近几年发展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天为大家带来mTOR(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依维莫司详解。
HER2 基因是乳腺癌明确的重要驱动基因,抗 HER2 靶向治疗是 HER2 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HER2 阳性型乳腺癌拥有很高的脑转移发生率,得益于抗 HER2 系统治疗的不断进步,HER2 阳性乳腺癌生存期不断延长,随之脑转移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本文分享 1 例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经过。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包括EGFR、ALK、ROS1、HER2、KRAS、BRAF、MET、RET、NTRK等。EGFR突变是NSCLC最主要的驱动基因,在非鳞NSCLC中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约为50%。
今天FDA拒绝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联合Lenvatinib(仑伐替尼)用于一线HCC(肝细胞癌)的加速审批,该消息一出可谓让医药圈为之一震。无独有偶,今年的5月份,恒瑞医药的PD-1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联合阿帕替尼(艾坦)一线治疗HCC的单臂临床数据注册也未获批准!其实两药的折戟并非无迹可寻,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上月,一条FDA的获批消息引起肿瘤界的热议, FDA加速审批Keytruda单药用于治疗TMB-H(组织肿瘤突变负荷≥10个突变/百万碱基,mut/Mb),既往治疗后疾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晚期实体瘤患者。这是今年第三个打破所谓的不同癌种不同治疗体系的传统肿瘤治疗理念的官方获批药物消息。进一步向肿瘤界释放“分子指标为导向”的泛癌种治疗模式!让我们的治疗方法不再仅依托于“病理类型”,还可能从分子层面选药用药,打破癌种界限。知识的颠覆,理论的突破,未来将引领肿瘤治疗走向何处!让人兴奋而感慨!于此盘点一下今年以分子指标为导向的泛癌种治疗模式!
随着精准诊疗技术的发展,晚期肝细胞癌(HCC)二线治疗药物的数量正在增加。2017年瑞戈非尼作为首个治疗HCC的二线药物被FDA批准用于临床。随后,卡博替尼、雷莫卢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相继作为二线治疗被引入。但到底谁才是二线最强劲的药物,一项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从OS、PFS、ORR和不良反应四个方面给出了答案,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在OS上具有显著优势,帕博利珠单抗ORR最高,雷莫芦单抗副作用最小。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看一下研究的具体情况吧!
我们身体在抵抗疾病的时候会通过发热的方式来展现出来,对于正常人来说,发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出现发热时,及时治疗就能够缓解病情。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如果出现发热的现象,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因为病情加重的表现。肿瘤患者伴有发热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相当一部分发热归因于感染,如肺癌造成的阻塞性肺炎,或由于免疫力低下(如骨髓抑制)引起的病毒、真菌或细菌感染。然而有许多患者经过全面检查后,仍找不到原因,而且这种发热常常与肿瘤的发展相关,当肿瘤进展时加重,在切除肿瘤或用放化疗抑制肿瘤生长时,发热下降或消退,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为肿瘤热。肿瘤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或持续的发热型,绝大多数在3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