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球首台一体化CT环形直线加速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机。这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研发与临床应用实现重大突破,为肿瘤放射治疗领域树立了新标杆。
肺腺癌(LUAD)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其细胞异常增殖是癌症发展的关键。科学家们发现,细胞内某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会促进癌细胞快速分裂生长。microRNA(miRNA)是一类短小的非编码RNA分子,能够调控细胞多种功能,包括增殖、分化和凋亡,因而成为癌症研究和治疗的重要靶点。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正在革新癌症治疗的创新药物。它通过将靶向抗体与强效小分子药物偶联,精确攻击癌细胞,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随着使用普及,ADC也暴露出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简称ILD)。
2025年4月22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旗下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单抗(英文名Nivolumab,O药)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可手术切除的II、IIIA和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近日,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宣布,其创新药物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的两项新适应症,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这两项适应症分别是: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的一线治疗,以及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巩固治疗。至此,这对“黄金搭档”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的适应症申报已达5个,覆盖肺癌多阶段治疗,助力患者获得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健康中国 共HER新生”患教项目正式启动 助力乳腺癌患者迈向新生
在中国为全球,上海产抗癌药让美国结直肠癌后期患者不再“无药可用”
继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之后,第三款在美国获批的国产PD-1肿瘤药花落康方生物。
医学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 推动治疗方案精准化
肝癌防治新突破:从“癌中之王”到可治之症
自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个PD-1抑制剂以来,免疫疗法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后续的10年时间里,多种PD-1或PD-L1抑制剂获批上市,各种实体肿瘤获得了新的治疗机会。但是PD-1和PD-L1抑制剂只能在部分肿瘤患者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益处,而且即便是产生了治疗效果,可能会出现继发性耐药和不良反应,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措施来进一步改善治疗格局。
选择这个题目和相关文献编译内容,是为了基因突变全阴性的肺腺癌患者作为一个启示。并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的结果是肺癌患者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的参考依据,但是不应该成为绝对的“判决书”,尤其是全阴性突变的肺腺癌。今天癌度的这篇文章仍然是选自国际学术期刊《肺癌》的最新刊例研究,相关数据大家可以从本文获得佐证。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飞速发展,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负担和长期治疗毒性的双重压力。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科学家BenjaminBesse博士提出了“降级治疗”理念,挑战了传统“越多越好”的医疗观念,探讨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用量、延长给药间隔或缩短治疗总时长,减轻患者负担。
近日,一项涵盖近400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大规模回顾性研究公布重要发现:那些接受一线化学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明显优于未出现此类不良反应的患者。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孙自法)全球知名科研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4月24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最新出版的《自然》增刊“2025自然指数-癌症”显示,2024年,中国以2614.52的份额首次超过美国(份额为2481.71),成为位居世界第一的高质量癌症研究产出国家。
2024年,凭借一款第三代肺癌药产品,生物科技公司艾力斯净利润翻倍。